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,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病。哮指声响言,喘指气息言,哮必兼喘,故称哮喘。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,喉间痰吼哮鸣,呼气延长,严重者不能平卧,呼吸困难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口唇青紫为特征。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曰:“哮证大都感于幼稚时。”认为小儿哮喘的发展与先天禀赋未充,后天邪气外感等因素有关,本病的治疗,朱丹溪曾有,哮证已发攻邪为主,未发则以扶正为要之说。《医宗必读》曰:哮证“病根深久,难以卒除。”
哮喘病包括西医学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。本篇所述主要指支气管哮喘,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、肥大细胞参与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;对于易感者,此类炎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、广泛的、可逆性的气道阻塞症状;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、呼吸困难、胸闷或咳嗽,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,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。好发年龄在6岁以内,首发年龄在3岁以内占80%,男孩明显多于女孩。62%有个人过敏史,如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荨麻疹、湿疹等,25%以上一、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。
3.1 肺脾肾气虚、伏痰为病之内因,六淫为病之外因,肝失疏泄参与哮喘发病
哮喘病因既有外因,也有内因。内因是特异遗传过敏体质,主要特征是气道的高反应性:气道对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物质呈高度敏感性。杨老认为小儿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,但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、后天失养两方面因素,导致肺脾肾三脏之气不足,其不足每可生痰,使小儿形成痰气内伏的特殊体质状态。后天因素中最多的致病之因是六淫之邪,其次为饮食、劳倦等。清.《时方妙用.哮证》曰:“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,伤酒伤食亦发,动怒动气亦发,劳逸...亦发。”本病病位在肺、脾、肾三脏;病理乃痰阻气逆和痰伤气虚,发病机理为外邪袭表和内伤之邪犯肺,累及脾肾,进而触动伏痰。内伤之邪与伏痰交结,郁于肺经,郁肺之痰随息而动,则发为哮喘;痰郁气道,肺失宣肃,逆而成喘,导致临床出现哮鸣、气喘、咳嗽、痰壅等症。杨老师认为每遇哮喘发病,肝郁气滞,疏泄不及,脾虚蕴痰,气机郁滞,一触新邪,风木相求,则肺失治节,肝气无制,气逆痰泛,搏击于肺而发哮喘。脾、肾、肺三脏不足,痰邪内蕴为病之内因,六淫、饮食、劳倦为病之外因。
3.2 辨标本缓急、寒热属性,发作期祛邪定喘,缓解期补虚固本
本着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的原则,发作期辨清寒喘、热喘,分别施治,缓解期要着重温补脾肾,增强体质,防止发作,得到根治。
3.2.1 寒喘型:主要表现,除哮喘的共同症状外,多不发热,咯吐带泡沫的稀痰,口不渴而喜热饮,鼻痒并流清涕,打喷嚏,舌苔薄白、脉浮紧、指纹浮红。治以温肺化饮、抗敏定喘,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。常选用:制附子、麻黄、细辛、黄芪、蝉蜕、地龙、杏仁、苏子、蚤休、甘草等。儿科散剂常用香苏散、三拗散、半夏散、苏子末。
3.2.2 热喘型:临床表现除共有症状外,大都伴有发热、痰黄而粘稠难咯,咽部充血,或咽扁桃体肿大,烦躁口渴,小便黄赤,脉浮数。治疗以清肺解毒、抗敏定喘为主,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,常选用:麻黄、杏仁、生石膏、黄芩、百部、银花、蝉蜕、地龙、僵蚕、蚤休、桔梗、大贝、射干、细辛、甘草等。儿科散剂常用:沆瀣散、三拗散、生石膏、葶苈子等。缓解期治疗,是根治本病的一个重要阶段。本期患儿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,但必须根据本病表现在肺而本质在于肾虚,以温肾为主,治肺为辅,治痰在脾,根据临床表现随症治之。
3.2.3 肺气亏虚型:平素怕冷恶风,肤色欠华,四肢欠温,多汗,脉舌无热象。治以益气固表,玉屏风散加龙骨、牡蛎、白芍、五味子固精潜阳,相得益彰。脾气亏虚型:不思饮食,脘腹气胀,大便溏薄,咳嗽痰多,治以健脾益气化痰,方用六君子汤加味主之。肾气亏虚型:动则心悸气促,形寒肢冷,下肢不温,脚软无力,治以温肾助阳,用肾气丸加减。形寒消瘦,面赤唇红,口干,手足心热,腰膝酸软,治以滋阴补肾,六味地黄丸为主。
3.2.4 肺脾肾不足型:哮喘久病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,在缓解期某脏偏虚之证不明显,只用一方统治,以景岳全书六君煎加减。杨老师也多从制附子、菟丝子、仙灵脾、麻黄、细辛、五味子、地龙、蝉蜕、百部、川贝、天竺黄、僵蚕、当归等组方。上述药物可制成丸、散,坚持服一段时间,以控制复发,达到根治。儿科散剂常用七味散、胃苓散、补正散、金樱子等。另外,还要注重缓解期的调治,包括药物、饮食调护、适当的体育锻炼等。如饮食方面,要乳贵有时,食贵有节;副食营养又不要过于滋腻,少食糖果、年糕等, 勿过咸,少食鱼虾等海货,忌寒冷饮食,特别夏季要控制或不食冷饮等。用药方面,要考虑本病患儿的肾虚体质,平时用药勿过用寒凉苦物,服用治疗哮喘病的药物时,一定要在临睡前即晚9点左右加服一次,以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变化,遏制夜间阴盛阳衰,阳不制阴的现象,以利早日恢复。
手机站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