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儿,男,2岁
初诊:2006年2月12日就诊,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月余就诊,患儿7月余前感冒后发现周身皮肤瘀点瘀斑,伴鼻出血,在当地医院就诊,查血常规示血小板8×109/L,凝血四项无异常,骨髓穿刺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,予丙球、地塞米松等药治疗,血小板升至正常,后改为强的松片口服,强的松片减量至1mg/kg后患儿再次出现反复双下肢青紫瘀斑,血小板维持在40-60×109/L,强的松片维持在1mg/kg,未再减量,西医院建议其服中药治疗,遂来我院。现症见:面部及双下肢伸侧见少量青紫瘀斑,无鼻出血,无腹痛及关节肿痛,无发热及咳嗽,夜间多汗,常不盖被,纳差,大便稀溏,日行2-3次,小便可,精神欠佳。查体:舌质淡,苔白腻,指纹淡红。查:血常规:血小板60×109/L,凝血四项无异常。诊断:紫癜病-气不摄血证。西医诊断: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慢性)。
处方:生黄芪15g,白术8g,党参8g,茯苓8g,
当归8g,酸枣仁10g,玄参10g,炙甘草3g。
日1剂,水煎服,水煎取汁200ml,分早晚温服。(强的松片原量继服,暂不减量。)
二诊:2006年2月19日就诊,家属诉患儿服药后精神较前明显好转,纳食增加,大便略稀,日1次,小便可,未再有新的皮肤瘀斑出现,原皮肤瘀斑较前明显减轻,查血常规血小板86×109/L。
处方:生黄芪15g,白术8g,党参8g,茯苓8g,
酸枣仁10g,当归8g,玄参10g,丹参8g,炙甘草3g。
日1剂,水煎服,水煎取汁200ml,分早晚温服。
三诊:2006年3月3日就诊,患儿皮肤瘀斑已消退,无明显不适,查血小板123×109/L,予2月19日方继服2周,复查血小板189×109/L,强的松片逐渐减量至停用,中药守上方继服2月,激素减量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,此后随访半年,患儿血小板无反复。
按语: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,临床特点是:皮肤、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,血小板减少、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。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,发病原因有虚实之分。杨老认为,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实证居多,慢性期虚证居多。实证为外感风热时邪,热蕴肌表,迫血妄行所致。虚证为脾不统血,络脉失固,血不归经所致。病久不愈,加之病程中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,耗伤阴液,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。病程中常由实转虚,或虚实夹杂。本患儿病程7月余,属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纳差,大便稀溏,日行2-3次,舌质淡,苔白腻,属脾气虚证,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夜间多汗,常不盖被,又有阴虚表现,方中以生黄芪、白术、党参、茯苓健脾益气,当归补血,酸枣仁宁心安神,玄参养阴清热,炙甘草调和诸药,离经之血,留而为瘀,患儿反复皮肤青紫瘀斑,后期加丹参活血,患儿皮肤瘀斑很快消退。
手机站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