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病历
当前位置:首页 > 杏林医苑 > 典型病历

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一例

时间:2020-10-22 浏览:1191次
分享:

患者,张某,男,9岁。

初诊:因“反复喘促,喉间哮鸣7年”于2004年10月6日就诊。首诊症见:气喘、喉间哮鸣、咳嗽、咳吐泡沫白稀痰,口不渴而喜热饮、鼻痒、流清涕、大便稍稀、喷嚏、睡眠不安、苔薄白、脉浮紧。查体:精神差,无鼻翼扇动,咽无明显充血,三凹征阳性,R32次/分,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满布哮鸣音。诊断为哮喘病,发作期、寒哮证。患儿素体气虚不耐寒侵,风寒袭肺,与伏痰相搏击于气道,故而气喘、喉间哮鸣;肺失宣肃,聚而成痰成饮,故咳嗽白色泡沫样稀痰;风寒袭于咽喉而鼻痒、流涕、喷嚏;本为肺脾肾虚故口不渴而喜热饮;苔、脉为外感风寒之征。治以温肺化饮、抗敏定喘。

处方:制附子10g,炙麻黄6g,细辛2g,蝉蜕5个,

      地龙8g,杏仁10g,苏子10g,甘草3g。

      叁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三天后诸症明显好转。但仍表现为精神差、面色晄白、倦怠、乏力、大便稍稀、舌淡苔白少,脉细乏力。查体:R16次/分,咽无充血,双肺听诊可闻及少量哮鸣音,FEV1在预计值的60%-80%。辨证为肺脾肾三脏亏虚,治以补益肺脾肾,纳气平喘之法。

处方:制附子10g,菟丝子10g,仙灵脾10g,炙麻黄5g,

      细辛3g,五味子10g,地龙12g,甘草3g。

      嘱其制为胶囊,每日3次,每次2粒,温水送服。(配合每天吸入必可酮200μg/次,日3次,喘康速250μg/次,日3次。)

患者于2005年4月随诊,半年未发病,嘱其继续口服中药,配合每天吸入必可酮200μg/次,日2次;喘康速250μg/次,日2次,现已停必可酮、喘康速,未再发病,嘱其继续口服中药胶囊共3年。

按语:哮喘一案,急性期为寒喘证,给予口服汤剂并静滴西药,缓解期则肺脾肾三脏俱虚,气虚不能上荣于面而面色恍白,肾虚不能主骨生髓而精神差、乏力;脾虚气血生化无源,健运失职,不能升清降浊,故倦怠、大便稀;舌淡苔白少,脉细乏力为气虚之征,方用制附子、菟丝子、仙灵脾补益脾肾,麻黄、附子、细辛汤助阳解表,五味子、地龙敛肺平肝,甘草调和诸药,共奏补益肺脾肾,纳气平喘之功。临床治疗中疗效理想。杨师认为缓解期属慢性病诊治范畴,如果药物由此方制成固定胶囊则可省去患儿家长的很多麻烦。


手机站扫一扫

关闭广告